close

在2010.11.27五都大選後,工務單位以迅雷不及耳的速度,把將近300顆的老樹砍掉。我們記錄了其中的124顆,其餘來不及記錄。綠色隧道不見了!『以後會有很寬廣的大道』,大人這麼安慰著。但對一個無助的小孩,73年的歳月,還是個遙遠的數字。且讓我們記住他們的身影,或許現在再種下新樹苗,73年後,我們的子孫會再看到,..........

當您看到一堆樹頭影像後可能很不舒服,但願以後開路的人可以想到兩全其美的好方法。PaPa帶著我們一棵一棵地進行照相及量測工作,以進行『行道樹年輪』的研究,因為要一下子同時有那麼多路樹可以量年輪,機會也不多。利用雷達圖分析的結果,基本上靠路的那一面長比較快,這點與各位分享,算是這些老樹留下的最後價值。

後來,kibby把這些資訊告訴她們班的自然老師,自然老師也帶班上同學去觀察,他們都覺得很可惜。於是組成科展小組進行研究,在大太陽下進行各種記錄和觀察,並以太陽的方位及現場遮陽物等,應證及解釋各方位成長的差異性。後來他們參加『台南市第51屆公私立國民中小學科學展覽會』,獲得佳作殊榮,PaPa說是老樹給予的庇蔭,感恩。

 

 












 



 



 



●土芒果樹

土芒果樹,蠻南語叫做「檨仔」或「土檨仔」,清代臺灣文獻則記為「番檨」。

芒果(Mangifera indica),英文名Mango,漆樹科(Anacardiaceae),芒果屬(Mangifera)。

1746年范咸的《重修臺灣府志》記載如下:

羨子俗稱番蒜,或作檨;其種云自佛國傳來。孫元衡詩云:『千章夏木布濃陰,望里纍纍羨子林;莫當黃柑持抵鵲,來時佛國重如金』(「赤嵌集」)。

檨,種自荷蘭。切片以啖,甘如蔗漿,而清芬遠過之。沈文開「雜記」:『食畢棄核於地,當月即生。核中有子,或一粒、二粒如豆之在筴。葉新抽,杪紅若丹楓;老則變綠』(「諸羅縣志」)。

番檨,大者合抱,高凌雲,葉濃;花微白,朵小,有香。結實皮綠、肉黃,其氣辛熱、其味酸甘,入肝補脾。臺產也,切片醃久更美,名曰蓬萊醬(「臺海采風圖」)。

番檨,肉與核粘,味甘色黃;盛夏大熟(「臺灣志略」)。

檨三種:香檨、木檨、肉檨。香檨差大味香,不可多得。所食者,木檨、肉檨;晒乾用糖拌蒸,亦可久藏。臺人多以鮮檨代蔬,用豆油或鹽同食。北路自半線以上,則絕無矣。「字釋」無「檨」字;色味似杏,或是番杏誤作檨(「赤嵌筆談」)。

檨實大如豬腰子,葉尖長;「居易錄」作「番蒜」。『五月熟;大如蘋婆,味甘香,多津液。樹大而葉圓』;非是(同上)。

檨,種自荷蘭。樹高大可蔭。張鷺洲詩云:『參天高樹午風清,嘉實纍纍當暑成;好事久傳蕃「爾雅」,「南方草木」未知名』(瀛壖百詠)。

連雅堂《雅言》曰:「臺南人以醃檨煮魚,風味極佳,湯可醒酒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cy 的頭像
    ccy

    拾荒者筆記

    c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